当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成都金房物业“5.12”回顾
特别报道 2900
时值“5.12”大地震一年祭,过去一年里挥之不去的慷慨悲歌,再次从我们无法忘怀的记忆中涌现,心头依旧壮怀激烈。
“5.12”是民族的苦难,是人性的考验。对经历过这场大灾的物业服务企业来说,“5.12”是永远抹不平的痛,是永远铭记的哀伤,也是我们饱含悲壮履行职责的桩桩件件、点点滴滴。
一个企业在大灾来临之时,该如何面对,该怎样应对?该怎样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当自己的企业中众多员工在大灾中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时,企业的关怀、帮助和悲悯如何体现、如何表达?当企业中位于灾区的项目遭受几乎是灭顶之灾时,一个有担当的企业该怎样做到稳定与坚守?该怎样做好后续救援工作,让企业如浴火凤凰般涅磐?让我们在距离那个日子渐行渐远的今天,让我们以一个普通企业的视角,重新打开刻意封存的记忆,审视它,思考它,以期从点点滴滴、一招一式中能获得些许启迪。
突如其来的灾难粉碎了企业的安详,面对受灾的员工,我们张开怀抱
灾难距离我们是那么近,那么直接,它就发生在我们朝夕相处的同事员工身上。2008年5月28日,猝不及防间,全公司84名员工失去了家、失去了亲人。这84人中,有的房屋跨塌,有的亲人伤亡失踪,只因为他们的家在绵阳、在北川、在都江堰,在那些昔日山清水秀今日山崩地陷的地方。
最让人唏嘘的是我公司在都江堰项目“爱家佳苑”的秩序维护队队长李龙,他的一对年仅十岁的双胞胎儿子都被埋到了都江堰新建小学的废墟中,双双罹难。让人难以承受的悲痛,让李龙这个铮铮铁汉一夜白头。公司迅速派出专人24小时贴身陪伴李龙,帮其尽可能的分担痛楚。李龙用三天时间赶回家乡,亲手从废墟里抱出儿子并安葬了他们,李龙怀揣儿子的照片回到了集体中,一向不善言辞的他告诉我们:公司的关怀让他感觉温暖,他只想工作。是的,工作可以让他忘记痛苦,工作可以帮助他渐渐抚平伤痛。一年来,公司不仅从生活上思想上关心他,更注重在工作上培养他锻炼他,多次安排他参加岗位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如今的李龙工作安心,业务出色,成为公司优秀员工。
面对84名受灾员工,公司旗帜鲜明地提出:这84名员工就是我们的骨肉兄弟,与他们携手同行是我们的使命和良知。给受灾员工放带薪假,安排他们在第一时间回家,安排料理家事,安抚家人;全公司开展赈灾募捐,共筹集资金10万元,全部分发给受灾员工;各负责人走访受灾员工,倾听他们的苦难,落实他们的要求,规定各作业项目从工作上生活上帮助关心受灾员工,将集体的温暖传递给他们。一年来,这些员工始终怀着感恩的心,勤奋工作,业务出色。
反应迅捷,组织有序,大灾面前物业人在冲锋
地震袭来,所有人都惊恐万分,所有人都不知所措,所有人都本能地逃向安全的地方,而物业人却像战士一样奔向了危险的地方。
我公司管辖了一百余个小区,地震发生后,这一百多个小区的管理服务工作,全部都在公司给员工的群发短信指挥下进入了紧急状态。关闭电源、水阀、气阀、电梯,疏散高楼老弱妇孺,秩序维护员逐一将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业主背到楼下。公司全体员工冒着余震的危险全部坚守在岗位上,巡逻、救助、疏散、抢险,临危不惧、井然有序,充分体现了一个有担当的企业在危急和关键时刻应有的风范。
我们服务的成都市双流县二医院项目,这个项目的全体员工在大灾的考验下交出了出色的答卷。地震当天下午,医院有一百多名住院病人和大量的医疗器械设备必须紧急转移到安全地方。公司现场员工全员出动,与医院职工一起,不顾个人安危,漂亮地完成了搬运工作。员工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喝口水,突然又天降大雨,员工们立刻将刚疏散出来的病员和设备又转移到大棚内。大家抹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抚摸着磨出了血泡的手脚,看着安然入睡的病员,所有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欣慰和骄傲。
这时已是凌晨两点,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休息,他们知道,从灾区转运来的伤员很快就会送达医院。当第一批从绵阳转运来的一百多名伤员到达医院时,我们的员工立刻抖擞精神,忘我地投入伤员的搬运工作中。当最后一名重伤员安全平稳地从他们手上抬上手术台时,他们已经不知疲劳地奋战了二十几个小时。由于医院接治了大量的灾区伤员,我们的员工便24小时不间断帮助医院开展救护工作,搬上忙下,从不停歇,从不叫苦叫累。最终我们圆满高效的完成了医院抗灾救伤员的应急任务,获得医院上下高度赞扬,被县政府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肩负社会责任,担当社会道义,板房管理彰显物业风采
灾后仅一个月,伴随着受灾群众过度安置点(板房)的修建完成,受灾群众被安置到板房。为了规范板房管理,为灾民创造一个整洁的生活环境,根据成都市政府的要求,市房管局、市物业管理协会承担了板房安置点的物业管理工作。由于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且此项工作完全属于公益性质,无任何经济效益,因此,有些物业服务企业不愿承担此项工作。我们认为一个企业在利与义的选择中,首先应当想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社会道义,一个不会两肩担道义的企业注定不会成长为参天大树。为此,我公司与另外两家物业服务公司承担起了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板房实施物业管理的样板工作,由市房管局、市物管协会作指导,并出资筹备项目推行物业管理所必须的设施设备等物资,从而为顺利开展物业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我们突出做了三件事:一是制定了一系列板房实施物业管理的管理规约、指导手册、管理制度。为完成这些大量的文案工作,我们起早贪黑,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反复斟酌,终于及时完成了理论作业;二是完善了安置点物业设施设备的设置,包括交通设施、消防设施、卫生设施、绿化补种,宣传设施等;三是义务为灾区愿意做物业工作的群众开展业务培训,半月间接受培训的群众达200人次,授课时间总计超过100小时。顺利完成了面向灾区群众的秩序维护员、环境维护员、公共设施设备维护员的岗前培训,受培人员全部胜任本职工作。这种做法既安排了灾区群众的工作就业,又能帮助他们渐渐摆脱地震的恐惧阴影,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板房成功实施物业管理的创新做法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该条新闻播出时间达2分零10秒。此后,灾区安置点大面积推广“幸福家园”的做法,公司又接受了都江堰“城北晋苑”板房物业管理工作。基于公司的成绩突出,被市房管局、市物业管理协会特别通报表扬。
在此之前,板房推行物业管理可谓前无古人,它没有先例、没有参照、没有条件,有的是我们的执着,是我们的倾尽全力,是我们的努力再努力。服务的对象都是灾民,所以它新;服务的场所处于废墟,所以它难;服务的实质体现了政府的关怀,所以它温暖。它的重大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今的板房管理有秩序了,环境整洁了,居住条件改善了,居民的精神振奋了。看着“居住改变生活,物管引导文明”的字幅,我们感慨万千,千苦万累换来了千值万值。
每当大灾降临之时,最能检验一个企业的道德良知与社会责任,在可为与不可为之间,在主动与被动之间,在出头与推诿之间,在舍与不舍之间,人性的光辉,企业的璀璨,是如此的让人仰望,如此的让人叹惋。若干年后,我们回忆这段过程,回头审视那时的种种,我们可以骄傲的大声说:我们努力过,我们坚守过,我们付出过,我们和我们的民族,同哭、同歌、同笑,我们奋然向前的脚步从未停歇!
作者系成都金房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编辑:杨萌 李永青